close


我幾年前在百事達不小心租到的,後來買了dvd一看再看,百看不厭!


這是一部古典樂迷與爵士樂迷都不能錯過的電影,電影裡頭聽得到的曲子涵蓋古典與爵士,古典音樂中蕭邦的波蘭舞曲、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、還有大家所熟悉的林姆斯基.高沙可夫的「大黃蜂的飛行」,透過男主角在琴鍵上飛舞雙手,令人印象深刻,而爵士樂的部分更是精彩,劇情在名為『Jelly Roll Morton 』那位爵士樂大師加入後變的極具張力,這位大師是否真有其人,我並不清楚,然而劇中他所彈奏的部分曲子我也不甚熟悉(或許是電影配樂專為電影所創作),但是整部電影中的音樂,不論古典或爵士,透過劇中劇情影像或是現場演奏的傳達讓人不斷拍案叫絕!


電影裡的男主角就叫『1900』,1900年的第一天在船上出生,父母親應該是當時前往新大陸尋夢的新移民之一,出生後就被父母遺棄在郵輪餐廳的平台鋼琴上,被遺棄的嬰兒被好心的黑人船工收養後一直在船上長大,為了紀念嬰兒出生的日子並把他取名為「1900」。


從『1900』出生的地點就能窺知,他一生脫離不了的宿命~鋼琴和大海。


在海上出生的『1900』,在陸地上是個從未存在的人,連國籍都沒有,郵輪是他的家,而且是一個會移動的家,他隨著郵輪往返世界各個碼頭;然而神奇的是對音樂的天賦讓他無師自通學會了鋼琴演奏,從此『1900』便開始了他在海上彈奏鋼琴的人生,也吸引了愈來愈多慕名而來的旅客。


與爵士樂大師『Jelly Roll Morton 』鬥琴的情節,是電影中最具戲劇張力之處,當比賽正式開始的時候,Jelly當然是一副觀眾所期待的桀傲,他走到鋼琴鋼琴前,用法文示意『1900』滾開(我想當時會講法文是貴族的象徵吧),他坐了下來,一時之間好像時間被定格一般,所有人都想要一睹大師的風采;觀眾看到大師急速有如行雲流水的手指,不斷的來回於琴鍵之間,滿足了所有人的聽覺。不過真正的好戲是『1900』的演奏,他看透了大師的琴藝了得,但是技巧,也只能被歸類於爵士樂的範疇之內,而『1900』的音樂卻有如波濤洶湧般的大器,難以被歸類的自我風格;『1900』深知自己的優點與對手的缺點,一開始玩笑似的彈奏,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,玩完了,才在最後一場比賽奮力一擊!


這場比賽的結局,大師輸了,最後猥猥地從船上離開。


而『1900』的好友Max,是在船上的樂隊結識的,導演透過Max的回憶,讓觀眾時而主觀時而旁觀地投入『1900』的故事裡頭。『1900』的一生從沒下過船,一直到郵輪到了退役年限,停靠在碼頭上等待爆炸解體時,在Max的苦勸之下,他仍然選擇在爆炸聲中與這艘船一同結束生命!


劇中的女主角是一個引發『1900』想要下船的因子,她讓他的音樂得到更美好的創作靈感,甚至讓他懷疑船上的一切是不是就等同自己的人生?曾有一度他想下船,去紐約看看那個女孩,他得到熱烈的歡送。而當他緩緩地走下船準備上岸時,卻在中間停了下來,『1900』脫了帽擲入海中,又回到船上繼續他的海上生活。


『1900』在劇中說了一段讓人感觸良多的話:「阻止我下船的並不是大城市,並不是那些高樓大廈。 眼前看到的景物並不能嚇阻我,令我感到恐懼的是我眼中所看不到的,那些高樓後的東西;高樓後面還有高樓,陸地連接著另一片陸地!到底哪裡才是盡頭?在那浩瀚的城市裡什麼都有,就是沒有邊際。拿鋼琴來說吧!鋼琴有盡頭;它有最起始的低音,也有終結的高音,鋼琴上有八十八個琴鍵;琴鍵的數目有限,你卻是無限的,不可計數的;有盡頭的鋼琴上,你可以揮灑出無止盡的旋律,我喜歡這種說法,這也是我生存的方式。我出生在這條船上,整個世界從我身邊呼嘯而過,以一次兩千人的容量!陸地?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,一個太美麗的女人,一段太漫長的旅程,一瓶太強的香水;那是上帝的鋼琴!而我選錯了琴椅!那裡有千百萬個無止境的琴鍵,在那鋼琴上你再也無法彈奏出任何旋律。你要如何去選擇一幅風景?一種死去的方式?你從來沒有為此感到害怕嗎?我無法如此生活!」


前幾次看完了電影,都覺的很生氣,為什麼『1900』要死守著在船上!為什麼連追求愛的勇氣都沒有?而那只需要他踏上陸地!


後來,我發現我們都被制約了,我們不能用陸地的思維來解釋或教導習於海上生活的『1900』,對他來說,陸地或許是一個未知的危險,一個足以讓他產生恐懼而不願面對的未來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inthchor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